从主厨到自创品牌:台湾面包冠军林育玮北京再出发******
中新社北京1月31日电 题:从主厨到自创品牌:台湾面包冠军林育玮北京再出发
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
2013年,当多数大陆消费者还闻所未闻“软欧包”、也尚不习惯以更高价格购买“不过是早点”的面包,以原麦山丘为代表的烘焙品牌横空出世,一度掀起“跨城代购”的热潮。当时的行政主厨、台湾地区面包大赛冠军林育玮,曾是原麦山丘品质保证的金字招牌。他从2012年便自台湾搬到北京加入原麦山丘,参与其初创到成熟的过程;但在2019年,林育玮选择了离开带来过无限风光的原麦山丘,自创烘焙品牌,重新出发。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1/31/5d3881b037ab484085ff372ca7cf6576.jpg)
林育玮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,聊起从初来北京到自创烘焙品牌的十年经历。
在原麦山丘工作的几年,林育玮从零开始熟悉大陆市场,了解到消费者希望吃到无香精色素的“原始”面包,他也是因此开发出“返璞归真”的软欧包产品。那时很多消费者关注到原麦山丘,正是因为这类“质朴面包”的稀缺性。
随着这种新烘焙标准的树立,几年间,大陆烘焙市场有了明显变化和成长,以店内新鲜烘焙与优质健康食材为卖点的手工面包店越来越多,“懂面包”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大。林育玮认为,这是市场优化的标志。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1/31/0b79330777894329916934f23513966d.jpg)
林育玮表示,随着原麦山丘成长为成熟品牌,相应地不易再作太多新的尝试与改变;但作为面包师,他希望不断研究开发各类面包甜点,也希望消费者对他有新的了解。因此,2019年与原麦山丘合约期满时,他决定突破自己,重新创业。
2020年,林育玮与合伙人筹备自创烘焙品牌。这一次,他的身份从主厨变为创始人,这意味着除了产品研发,还要承担成本控制、人员培养等管理工作,压力更大。但过去八年积累的人脉与顾客群,给了他自立门户的底气。2021年8月,林育玮与合伙人在北京751艺术区开启了第一家“㞭客烘焙”。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1/31/f26d5a5811ef47d08119883d37e7d6e9.jpg)
㞭客的“㞭”字,巧妙化用了店铺所在的大山子社区名称,同时也是诚意“待客”的谐音。新店主打高品质吐司,同时售卖从欧包、曲奇到甜点几乎全品类的烘焙产品。对林育玮来说,这是一个更能实现想法的空间。他将面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分享给顾客,比如鼓励大家探索白吐司的100种吃法。他几乎每天都去店里,与顾客聊聊天,大部分时间则泡在厨房。
2021至2022年的疫情起伏,对新开业的店铺有更大的挑战。林育玮坦言疫情期间损失很重,但并未改变他在北京创业的信心,因为“消费者记得我们”。许多老顾客从他在原麦山丘工作时就一直喜爱他的产品,“㞭客”开张后也继续光顾;有住得远的顾客团购下单,还有顾客疫情中买一大单面包囤在家里。忠实顾客的支持和正向反馈,让他相信难关会过去。
在北京经营烘焙的压力,慢慢转为动力与活力。林育玮说,北京的生活步调是有点快,但对服务业来讲是好事,因为业者需要不断随之更新迭代、寻找新的商业资源。另一方面,他在北京结交到许多烘焙师朋友,大家定期聚会、探店,并且彼此间并不觉有竞争关系,反而是互相分享技术、讨论产品改进,“因为北京够大,大家各有各的特色与顾客群”。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1/31/40057bce8c844c90bb2b9790cff07686.jpg)
“在北京生活很充实,现在回台湾像是休假。”今年春节,林育玮回台湾过年,也是在历经疫情中的创业初期后,有机会沉淀下来、思考未来发展。他对疫情后的大陆市场很乐观,今年打算去更多城市考察学习,同时还准备拓展新店,呈现更丰富的产品。他说,㞭客不会满足于做一间服务地方的精致小店,“未来,我们会朝着连锁专卖店去突破。”(完)
【活力中国】中新财评:升腾的烟火气,彰显中国经济活力****** 中新网1月13日电 (中新财经记者 宋宇晟)新年伊始,“烟火气”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词汇。人们感叹,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 商圈广场霓虹闪烁、春运途中熙熙攘攘、旅游景区游人如织……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,居民出行、线下消费等逐步增多。 ![]() 消费市场有序恢复。元旦假期,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粮油食品、饮料、日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.3%、10.2%、2.6%。跨省游、长途游需求明显增长,热门旅游目的地酒店住宿率和预订率持续提高。机构数据显示,元旦三天电影票房突破5.5亿元,全国影院营业率达到85%,创10个月以来新高。据商务大数据监测,“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”前5天网络零售额达2080亿元,比上届同期增长4.7%。 ![]() 出行人数显著提升。1月7日,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大幕开启。官方预计,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.95亿人次,比去年同期增长99.5%,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.3%。春运首日,全国铁路、公路、水路、民航共发送旅客3473.6万人次,环比增长11.1%,比2022年同期增长38.9%。一些返乡热门线路的火车票再现“一票难求”,旅客出行半径达到三年来峰值。 随着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,出境游持续升温。多家航司加密部署国际及地区航线,一些国家对中国游客发出“隔空”在线邀约,欢迎中国游客到访。 ![]() 消费潜力深度激活。临近春节,多地密集发放各类消费券,涉及餐饮、家电、文旅、百货、汽车等多领域:1月6日起,郑州市1500万元家电消费券正式发放;1月10日至2月28日期间,沈阳市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;天津市第二期“津乐购”消费券发放活动1月11日正式启动,总计发放1.15亿元;湖北省也将发放2023年“惠购湖北”消费券…… 同时,为激发小微市场主体活力,突出惠民主题,多地通过线上平台发放小额通用消费券、外卖券。为推动春节文旅消费复苏,酒店、景区等文旅专属消费券也应运而生…… ![]() 人们消费活动热度的攀升预示着经济活力的复苏。中国经济韧性强、潜力大、活力足,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。经济学家普遍预计,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,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,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。 今天的中国,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。升腾的烟火气,寄寓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景,更彰显着中国经济的活力。(完)
|